闽南网1月8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实习记者 江小蝶)漳州古城,以其“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的独特魅力,不仅是漳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更是展示漳州市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魅力的重要窗口。
今年两会,民盟漳州市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旨在将漳州古城进一步打造成活态闽南文化展示与传播重要平台的建议。
近年来,漳州市持续致力于漳州古城的保护修缮工作,积极推动业态培育和人气集聚,致力于打造“活态古城”,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古城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是街区配套开发尚待完善。目前,古城的文旅服务供给与游客的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配套开发不足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停留意愿。特别是在交通方面,古城部分街巷空间狭小,通达性不佳,一到节假日便出现停车难的问题。
文化内涵展现不够丰富。一些重要的闽南文化元素,如开漳圣王文化、芗剧文化、闽南传统武术文化等,在古城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古城内15处全国省市级重点文保单位的特色优质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
针对这些问题,民盟漳州市委员会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持续优化整体布局,促进街区有机更新。加强古城街巷改造,提升内部街巷通达性,并根据不同主题与侧重点,优化游览线路。同时,对文化建筑、休闲建筑、宗教建筑以及风俗建筑等四种建筑类型进行保护、修缮和业态植入,探讨芗剧与休闲娱乐的有机结合。
二、丰富闽南文化元素,夯实活化利用基础。加强古城文旅资源的挖掘、开发与活化利用,复建通元庙,恢复开漳圣王配祀,并开放漳州林氏宗祠(比干庙)作为闽南宗祠文化展示馆。此外,将芗剧团整体搬迁到古城,并在古城建设闽南武术传习中心。
三、打造精品文化项目,促进文旅融合。将芗剧、木偶剧等戏剧精品改编成小品在古城展演,并利用古城场馆多、人流量大的优势,开展闽南语诵读、闽南语歌曲和锦歌艺术等文艺精品展演。同时,推出数字化闽南文化展示项目,建立世界闽南文化交流数字展示中心,提升游客体验感。